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网址
工业 农业 房产 汽车 家居 服饰 日用 IT 文教 旅游 生活 服务 工商 商务 广告 工程
如何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聪明妈妈,记住这34招就够了! 网易     2022-04-22 22:45    

你是不是经常听见孩子会说“妈妈,我好害怕”? 打雷怕、闪电怕、屋子里黑了怕、动静大了也怕,甚至大公鸡、大鹅、黑猩猩等动物也怕。 是的,底下评论一波。为什么孩子会害怕这些东西呢?在《儿童恐惧心理学》中就提到: 因为从出生至12岁这个年龄,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一个害怕的阶段,不是表现出害怕的行为,就是常把害怕挂在嘴边,让你担心。 心理学研究数据显示:成年人患有的心理疾病,约有一半来自于青春期。所以害怕是一颗雷,稍有不慎,变成真恐惧。 所以,记住这34招,让你轻松帮孩子克服恐惧心理,不再害怕。 年龄段:出生-18个月 害怕被抛弃 情绪化,胆怯,性格沉默寡言、有些自我封闭,有攻击行动。比如,把手指放在嘴里、尿床、无缘无故地哭泣。 妈妈用温柔的说话,帮孩子表达痛苦,他能感受到妈妈存在,心安就会安静下来。 害怕水 粗暴将孩子扔入水中游泳,会造成童年创伤。长大会怕水,抗拒游泳。 父母不说“狠话”比如“你要是再不下水我就揍你”,这种心理就能够化解。 害怕高空 将孩子举高或抛向空中,孩子有窒息感。 2岁前,让孩子逐步适应高空,而不是一下举高,避免吓到孩子。 害怕被吃掉 刚出生几个月被过度亲吻,感觉自己“被吞噬了”。不喜欢别人离太近。 孩子需要父母尊重,父母要避免在孩子面前摆姿态、小题大做。 害怕权威 几个月的婴儿,情绪化、敏感、没有安全感。 妈妈可以降低对婴儿的期望,给婴儿安全感。 害怕恐惧本身 出生几个月里,婴儿全身颤抖,面色苍白,出汗;有时睁大双眼。 孩子被骂身体发抖,面色苍白,持续到青春期,父母最好带孩子咨询心理医生。 害怕理发 孩子害怕理发,男孩最常见。他会通过哭闹,想尽一切办法不去理发。 告诉理发师孩子害怕理发,让爸爸陪孩子去理发。 害怕巫婆 孩子和母亲关系差,心理对女性既喜欢又排斥,还在夜里做噩梦。 母亲和孩子相处,多理解孩子,避免用命令语气跟孩子沟通。 害怕雷雨 1岁左右,对没有听过的声音表现会害怕,比如雷声。 父母可以讲故事,安抚孩子,帮他塑造坚强的个性。 害怕有络腮胡子的男性 看见有络腮胡子的男性就会哭。比如,爸爸亲孩子就会哭。 可以放心,这种恐惧会随孩子的成长逐渐消失。 害怕搬家 孩子失去安全感,害怕陌生地方,比如尿床。 父母可以用奶嘴安抚孩子,寻找能给予他安全感的东西,比如毛绒玩具、宠物、被子或旧衣服都可以。 年龄段:18个月-3岁 害怕攻击性 孩子不听话,大声恐吓孩子,会让他害怕。 父母不要骂孩子,而是鼓励孩子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等他们稍大一点,参加一些团体活动。比如,做游戏。 害怕医生 生病,或长时间住院,孩子看到打针和医生都会害怕。 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小大人对待。 害怕怪物和幽灵 父母经常“威胁”孩子,如“大灰狼来了”“妖怪来了”……在童年的习惯,恐惧会伴随孩子终身。 在成长过程中,家长避免用恐吓教育孩子。 害怕锋利的东西 孩子感觉被父母“抛弃”了,心理紧张不安,就会攻击他人。 父母需要对婴幼儿,倾注大量的关注、情感和时间,陪伴他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 害怕失去父母的爱 二胎家庭,弟弟妹妹出生后,孩子担心父母不爱自己,担心弟弟妹妹分走父母的爱。情感层面就会心生嫉妒。 建议二胎家庭,让老大一起照顾弟妹,向孩子表达爱,避免孩子心产生:自己没有弟弟妹妹重要的想法。 年龄段:3-6岁 害怕动物 父母对孩子过于严格的个人卫生教育,孩子会害怕动物。比如,吃饭时挑剔,身上衣服弄脏了,就会哭泣。 父母在个人卫生方面,建议放宽对孩子的要求,避免过度洁癖,包括在食物方面。 害怕灾难 孩子小时候,有失去亲人的经历,会害怕灾难,甚至死亡。 父母该对孩子安抚安慰,避免发生自然灾害时,让儿童孤身一人面对。 害怕黑暗 孩子独自关灯睡觉,会激发孩子的恐惧,身处没有光线的房间,会怕黑。 在孩子克服怕黑这场战斗中,父母可以陪伴他们的成为“盟友,克服对黑暗恐惧。 年龄段:6-8岁 害怕身体接触 婴幼儿时期被人过度地亲吻,6岁时就害怕别人身体接触。心理压抑,有点洁癖。 父母和外人都要尊重孩子,避免言语和行为上过分亲昵。比如,家长避免叫孩子的乳名。 害怕违抗 6岁以上的孩子,父母教育言行不一,不遵守原则,孩子就会抗拒父母,在情感上和父母分离。 父母教育孩子,最好言行一致,郑重思考,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害怕考试 6岁孩子害怕考试,认为作业是学校和老师惩罚学生的方式,害怕家长盯着成绩看。心理冲动焦虑,性格安静或激动。 孩子害怕承担责任,父母要有思想准备,不贴标签教育,不夸大也不低估孩子行为,尊重事实,好好说话,让孩子放松下来。 害怕自己是被收养的 5至6岁这阶段,如果家庭内部沟通不畅,孩子感受不到父母表达的爱,就会对父母表现出攻击的行为,性格孤立、暴躁、易怒。 父母该关心孩子真实需求,肯花时间陪伴,找个时间好好说话,表达自己的爱,让孩子感受家庭温暖。 害怕自己是坏孩子 孩子需要爸妈的爱,害怕父母不接纳自己,担心父母把他看做坏孩子。表现不好,故意引起父母关注。比如,孩子变得淘气、爱哭闹。 父母和孩子多交流,用鼓励语言赞美孩子,陪伴他,增强他自尊心,并向他表达爱。 害怕被绑架 听到同龄孩子被人绑架事,心理就害怕恐惧。脱离父母保护,对生命保障缺乏安全感,内心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 出门时,父母要告诉孩子会遇到的危险,告诉注意安全、也信任自己。比如过公路要等红绿灯,守交规,搭乘公车,注意站稳… 害怕血 面对抽血,孩子会有强烈焦虑,导致孩子晕血。 孩子抽血时,父母陪伴孩子安抚好他,减少孩子内心怕血的恐惧。 害怕上学 上幼儿园,孩子与同龄人无法相处,害怕陌生的环境,与老师有不愉快的经历,害怕社交。 父母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细心引导、陪伴孩子适应新环境。 害怕父母分开 离异家庭,孩子会心理很焦虑,紧张,无精打采,冷漠。 父母避免孩子成为拖油瓶,将其拖来拖去,推来推去,固定一个监护人比较好。 年龄段:8-12岁 害怕独立自主 孩子害怕独立,是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性格冷漠,心理胆怯。 父母别太宠溺孩子,避免过渡保护,尝试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衣服,帮家长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 害怕长大得太快 与其年龄相比,害怕长得“太快了”。 这个时期,父母该尊重穿衣风格和行为举止。 害怕昆虫 青春期开始,孩子性意识的觉醒。在8岁,害怕昆虫和小动物。看到昆虫叫嚷、叫喊,这是真正的恐惧。 父母可以外家里,养孩子喜欢或钟爱的宠物,比如猫、狗。来缓冲克服这种恐惧情绪。 害怕疾病和死亡 小学阶段,周围有生病、身体残疾的家人,或亲人总是身体不适,孩子感觉生命很脆弱。 父母该成为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一面,让孩子对生命包含热情。 害怕犯错 孩子对挫折承受力差,性格害羞内向,在面临考试、测验、比赛和竞赛时。这导致孩子注意力和专注力下降。 父母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如果他们取得好成绩,给予表扬肯定,反之,陪孩子一起寻找原因。 有一项针对4至12岁儿童的研究证明:43%的儿童,至少有7种害怕情绪,虽然这些情绪是正常的,但却对孩子和父母造成困扰。 其实,这些害怕会自行化解并消失,只有少数需要治疗,所以家长可以放心。 关注宝妈用妙招,一起用妙招,育儿路上你我相伴。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