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网址
工业 农业 房产 汽车 家居 服饰 日用 IT 文教 旅游 生活 服务 工商 商务 广告 工程
鹰潭贵溪这项工作获得农业农村部点名表扬 江西省人民政府     2022-04-27 16:07    

近年来,鹰潭市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市基本建成市、县、乡、村、企业五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经过“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19个,“龙虎山板栗”、“贵溪石蛙”先后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全市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主要食用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维持在98%以上,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江西省贵溪市:探索建立“六化”监管模式 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关” 近年来,鹰潭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等,并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及国家农业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名单。 一、细耕管理“责任田”,实现监管区域网格化。2020年,贵溪市政府出台《贵溪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率先在全省建立市(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网格体系,形成“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三定”农产品网格化管理机制。同时,坚持行政主体与业务科室双线监管制度。县级层面,业务科室和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双线监管;乡镇层面,乡镇包村领导与乡镇农综站双线监管;村级层面,村干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双线监管。目前,全市28个乡(镇、街办、林垦场)、188个行政村及林垦场分场全部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机制;386名干部挂点312家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经营主体双线监管全覆盖。 二、牢握制度的“方向盘”,实现监管内容标准化。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名录制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列为各类农业项目认证认定、参选参评、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推行“区块链溯源+承诺达标合格证”合二为一开具模式,落实企业主体信息、检测结果、巡检巡查、农事记录“四必链”,鼓励企业电商平台链入。督促规范农产品企业落实“三上墙”和“三到户”(即操作规程上墙、投入品科学使用方法上墙、风险等级上墙;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到户、农业标准化生产手册发放到户、投入品科学使用宣传到户),推动基地实现规范化生产、制度化管理、场景化展现。 三、勤练队伍“基本功”,实现监管人员专业化。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层层压实”的工作机制及“三定”网格化管理要求,贵溪市农业农村部门对每个监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牌、发送微信短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监管人员业务能力,实现对挂点经营主体专业监管。两年来,贵溪市开展各级培训70余场,培训人员超过1300人次,发放宣传单50000多张,悬挂宣传横幅1200余条,各种制度牌、宣传牌1500余块。 四、连打科技“组合拳”,实现监管手段信息化。按照整合资源、统一平台、行政决策、综合服务的原则,贵溪市以“互联网+农业”为建设理念,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开发并精细完善贵溪市“智慧三农”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子系统及内容版块,把运用“合规宝”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记录生产档案、投入品管理、检验检测等情况作为日常巡查和执法监督的必检内容。积极使用“巡检宝”小程序、“智慧三农”APP等信息化监管方式,强化农产品基地巡查监管,实现了监管准确实现、数据准确采集、信息准确互通、服务准确送达、应急准确处置、追溯准确查询。截至2022年3月,平台抓取到数据100多万条,其中联网打印承诺达标合格证12万张,检测数据7000多条,各级巡查1000多人次。 五、紧牵督查“牛鼻子”,实现监管机制常态化。强化监管人员日常巡查,对全市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生产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及带证上市等情况实行常态化监管。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成员单位主动意识,统筹监管力量,实现每个季度对所有主体巡查一遍,乡(镇、街办、场)每月巡查一遍,村级在农产品收获期一周巡查一遍,做到质量安全巡查全覆盖、零距离,对巡查时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时整改,并及时上传巡查记录及图片,做到巡查留痕、分类监管。 六、善用评级“新标尺”,实现监管对象靶向化。通过汇集巡查、抽检、农业主体自检自控等综合数据,建立信用档案、按信用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等措施,促进农产品生产主体健全质量管控制度、公开质量安全承诺、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加大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力度,推动作为审查主体资格、审批行政许可事项、下达财政支持项目、制定分类监管措施等必要条件,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加强生产主体内部管理、生产管控、检验检测等方面综合评判力度,对信用良好、管理规范、积极配合的主体减少巡查及抽检次数,并在项目安排、品牌认证及展示展销等政策扶持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反之则加大巡查频率及抽检力度,在整改期内限制该主体享受评优评先、项目扶持等相关政策。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