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网址
工业 农业 房产 汽车 家居 服饰 日用 IT 文教 旅游 生活 服务 工商 商务 广告 工程
肇庆封开全面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 人民日报     2022-04-10 20:32    

“今年公司计划代耕代管更多的撂荒地,帮助更多的留守老人和农户解决耕种困难,并将打造岭南状元香米品牌。”刚刚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袁宝华说道。在各级党委和村党组织的帮助下,90后“新农青年”袁宝华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承包1000多亩闲置弃耕农田,代耕代管封开县及周边县4000多亩水稻田,为粮食生产、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贡献了青年力量。 近年来,广东肇庆市封开县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以有力措施吹响复绿号角,唤醒“沉睡地”焕发“新生机”。 党组织汇聚合力吹响“起床号” 撂荒地变“粮食田” 封开县坚持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撂荒地盘活优势。县级印发了《封开县农村耕地弃耕抛荒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落实撂荒地复耕资金保障,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奖补方案,对撂荒地进行建档立卡、跟踪管理,压紧压实层级责任,确保复耕复种到位。镇级党委充分发挥撂荒地整治主体作用,联合村级党组织精准施策,利用遥感卫星进行精细化摸排和核查,广泛宣传有关耕地保护政策;抢抓春耕关键时机,组织联合农机合作社打造代耕代种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农村劳动力优化配置,为农户节本增收;通过耕地流转奖补等政策,引导农户把撂荒地流转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实现集约化经营,并统筹促成数个撂荒地联结成片,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特色农业。 金装镇金装社区集中流转500亩水稻田,由农场统一承包,连片种植早造优质丝苗米,将流转1000亩水稻田进行机械化种植晚造优质丝苗米,有效推动撂荒地整治和盘活,确保粮食安全。 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吹响“集结号” 撂荒地变“责任田” 针对因劳动力紧缺、地理位置偏僻、零星化难连片、农户自身种植能力导致耕地撂荒的问题,力争花小钱办实事,镇级党委投入专项资金打造“责任田”,发动党员干部化身“小学生”走访入户,向群众“拜师”学习种植经验;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化身“农夫”,到“责任田”种植蔬菜、玉米等农产品,并将田间收获用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封开县长岗镇将400多亩撂荒地划分到全镇18个党支部,以支部书记为所辖“责任田”责任人,引导党员干部到驻点村认领“爱心菜地”进行复耕复种复绿,建设出数片“爱心菜园”,并将收获的农产品优先送给困难户、孤寡老人等,村级党组织义卖富余农产品,销售所得持续完善和推动复耕撂荒地的运营。党员干部深耕“责任田”,推动撂荒地“长”出“新绿”、传递“爱心”,加深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鱼水情,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更有效破解了撂荒地难题。 第一书记多点发力吹响“冲锋号” 撂荒地变“产业田” 封开县坚持选优育好第一书记,在大洲镇党校片区中心校(乡村振兴实训中心)举办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示范班,安排理论学习、业务辅导、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现场教学五个板块培训内容,增强第一书记责任感、使命感,提升第一书记履职能力,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南丰镇开明村第一书记刘强全力推动撂荒地联结成片发展产业,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发放征求意见稿、入户宣传等方式,向农户讲解耕地流转收益,带动村“两委”干部、全村党员和300多户农户流转撂荒耕地,并联合村党支部引进农业公司,采取“公司+党支部+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建设蔬菜和水稻轮作生产基地,公司按国家粮食收购价折算支付农户,每年租金520斤水稻/亩,租期10年,并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把撂荒地变成“人财聚合”的“产业田”,实现撂荒耕地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